Nginx 配置中,access_log
指令的写法
问:"access_log logs/foreign-$ng_year-$ng_month-$ng_day-access.log access;"这个命令中,最后的access是什么意思,什么写法 末尾的 access
指的是日志格式的名称,用于指定该访问日志使用哪种预定义的日志格式输出内容。
具体说明:
access_log
指令的完整语法access_log
的基本格式为:nginxaccess_log <日志文件路径> <日志格式名称>;
- 第一个参数是日志文件的保存路径(如
logs/foreign-xxx-access.log
); - 第二个参数是日志格式名称(如这里的
access
),表示该日志文件将按照这个格式记录请求信息。
- 第一个参数是日志文件的保存路径(如
access
格式的含义access
是 Nginx 中预定义的日志格式名称(也可能是用户自定义的格式),用于定义日志中每条记录包含的内容(如请求时间、客户端 IP、请求方法、响应状态等)。例如,预定义的
access
格式可能包含以下字段(具体需看配置中是否有定义):nginx# 假设在 nginx.conf 中有如下格式定义 log_format access '$remote_addr - $remote_user [$time_local] "$request" ' '$status $body_bytes_sent "$http_referer" ' '"$http_user_agent" "$http_x_forwarded_for"';
此时,
access_log
引用access
格式,日志会按上述字段格式记录内容(如:192.168.1.1 - - [05/Sep/2025:10:00:00 +0800] "GET /index.html HTTP/1.1" 200 1024 "-" "Mozilla/5.0"
)。默认行为
如果未指定日志格式名称(如access_log logs/access.log;
),Nginx 会使用默认的combined
格式,包含客户端 IP、请求时间、请求方法、状态码、用户代理等信息。而这里显式指定
access
,说明要使用名为access
的自定义格式(需在配置文件中提前通过log_format
指令定义)。
总结:
access
是日志格式的名称,关联到通过log_format
定义的具体日志字段规则;- 写法上属于
access_log
指令的标准语法,用于指定日志内容的输出格式; - 需确保配置文件中存在
log_format access ...;
的定义,否则 Nginx 会报错(可通过nginx -t
验证配置)。
nginx的log文件夹在哪里
Nginx 的日志目录默认在 /var/log/nginx/,包含 access.log 和 error.log;若为源码安装且未指定,通常在 nginx 安装目录下的 logs/ 子目录。
如何确认当前位置
- 直接查看:ls /var/log/nginx/
- 从配置中找:grep -r 'access_log|error_log' /etc/nginx/
常见位置
- 发行版安装(apt/yum/dnf):/var/log/nginx/
- 源码安装(未指定日志路径):nginx安装目录/logs/
nginx使用proxy_connect 指令实现正向代理
问:"025/09/05 11:51:32 [emerg] 18565#18565: unknown directive "proxy_connect" in /etc/nginx/nginx.conf:86"启动nginx时报错
nginx: [emerg] unknown directive "proxy_connect"
报错的核心原因是:当前 Nginx 未编译 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
模块,而 proxy_connect
是该第三方模块提供的指令,并非 Nginx 官方默认模块。
问题背景
proxy_connect
指令用于实现 HTTPS 正向代理的 CONNECT
方法(建立 SSL 隧道),但这个功能:
- 不属于 Nginx 官方默认模块,需要额外安装第三方模块
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
; - 你的 Nginx 配置中在 HTTPS 代理服务(
listen 446
)里使用了proxy_connect
,但 Nginx 未识别该指令,因此启动失败。
解决方案:重新编译 Nginx 并添加模块
1. 确认当前 Nginx 版本
首先查看已安装的 Nginx 版本(需下载对应版本的源码):
nginx -v
# 输出示例:nginx version: nginx/1.21.6
2. 下载 Nginx 源码和第三方模块
# 创建临时目录
mkdir -p /tmp/nginx && cd /tmp/nginx
# 下载对应版本的 Nginx 源码(版本需与当前安装的一致)
wget http://nginx.org/download/nginx-1.21.6.tar.gz
tar -zxvf nginx-1.21.6.tar.gz
# 下载 proxy_connect 模块
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chobits/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.git
3. 查看当前 Nginx 编译参数(关键)
需要保留原有编译参数,仅添加新模块:
nginx -V # 注意是大写 V,输出包含编译参数
输出示例(需记录 --prefix=...
及其他参数):
configure arguments: --prefix=/etc/nginx --sbin-path=/usr/sbin/nginx ...(其他参数)
4. 重新编译并安装 Nginx
# 进入 Nginx 源码目录
cd nginx-1.21.6
# 应用模块补丁(针对不同 Nginx 版本,需选择对应补丁,参考模块文档)
patch -p1 < ../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/patch/proxy_connect_102101.patch
# 配置编译参数(复制原有参数,末尾添加模块路径)
./configure 原有编译参数 \
--add-module=../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
# 编译并安装(注意:make install 不会覆盖配置文件,但会更新二进制文件)
make && make install
5. 验证配置并重启
# 验证配置是否生效
nginx -t
# 重启 Nginx
systemctl restart nginx # 或 service nginx restart
替代方案:简化 HTTPS 代理配置(不依赖第三方模块)
如果暂时无法重新编译 Nginx,可删除 proxy_connect
相关指令,改用 Nginx 官方支持的 HTTPS 代理写法(适用于部分场景):
# HTTPS 代理配置(去掉 proxy_connect 相关指令)
server {
resolver 223.5.5.5 223.6.6.6;
resolver_timeout 5s;
listen 446;
# 移除 proxy_connect; 和 proxy_connect_allow all;
location / {
proxy_pass https://$host$request_uri;
proxy_set_header Host $host;
# 保留其他超时和缓冲配置...
}
}
注意:这种写法对部分 HTTPS 场景支持有限(如需要建立 SSL 隧道的场景可能失效),推荐优先通过编译模块解决。
总结
proxy_connect
是第三方模块提供的指令,必须重新编译 Nginx 并集成 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
才能使用。按上述步骤添加模块后,即可解决 unknown directive "proxy_connect"
错误。
安装第三方模块 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
安装 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
模块需要重新编译 Nginx(因 Nginx 模块需在编译时集成),以下是详细的分步操作指南:
一、准备工作
1. 确认当前 Nginx 版本
必须下载与当前安装版本一致的源码(版本不一致可能导致编译失败):
nginx -v # 输出示例:nginx version: nginx/1.24.0
2. 安装依赖工具
# CentOS/RHEL 系统
yum install -y gcc gcc-c++ make libtool zlib zlib-devel openssl openssl-devel pcre pcre-devel git
# Ubuntu/Debian 系统
apt update && apt install -y build-essential libtool zlib1g-dev openssl libssl-dev libpcre3 libpcre3-dev git
二、下载源码与模块
1. 创建临时工作目录
mkdir -p /tmp/nginx && cd /tmp/nginx
2. 下载对应版本的 Nginx 源码
将 1.24.0
替换为你的 Nginx 版本:
NGINX_VERSION=1.24.0
wget http://nginx.org/download/nginx-${NGINX_VERSION}.tar.gz
tar -zxvf nginx-${NGINX_VERSION}.tar.gz
3. 下载 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
模块
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chobits/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.git
三、应用模块补丁(关键步骤)
该模块需要为 Nginx 打补丁(不同 Nginx 版本对应不同补丁,需按实际版本选择):
1. 查看模块补丁列表
ls 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/patch/
# 输出示例(包含不同版本的补丁):
# proxy_connect_101504.patch proxy_connect_102101.patch proxy_connect_121001.patch
2. 选择对应版本的补丁
- 补丁命名规则:
proxy_connect_<主版本><次版本><修订版本>.patch
例如:Nginx 1.24.0 对应proxy_connect_12400.patch
(若不存在,选择最接近的低版本,如 1.21.0 可用 12100 补丁)。
3. 应用补丁
# 进入 Nginx 源码目录
cd nginx-${NGINX_VERSION}
# 打补丁(替换为实际补丁文件名)
patch -p1 < ../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/patch/proxy_connect_12400.patch
- 若提示
patching file src/http/ngx_http_core_module.c
等信息,说明补丁应用成功; - 若提示报错,可能是补丁版本不匹配,需更换对应版本的补丁。
四、重新编译 Nginx(保留原有配置)
1. 查看当前 Nginx 的编译参数
必须保留原有参数(否则新编译的 Nginx 会丢失原有功能):
nginx -V # 注意是大写 V,复制输出中的 `configure arguments:` 部分
输出示例:
configure arguments: --prefix=/etc/nginx --sbin-path=/usr/sbin/nginx --modules-path=/usr/lib64/nginx/modules ...
2. 配置编译参数(添加模块)
在原有参数基础上,添加 --add-module=../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
:
# 替换为你的原有参数,末尾添加模块路径
./configure --prefix=/etc/nginx --sbin-path=/usr/sbin/nginx ...(其他原有参数) \
--add-module=../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
3. 编译并安装
# 编译(-j 4 表示使用4核加速编译,可根据CPU核心数调整)
make -j 4
# 安装(会覆盖原有 nginx 二进制文件,但保留配置文件)
make install
五、验证安装结果
1. 检查模块是否集成成功
nginx -V # 查看编译参数中是否包含 `--add-module=../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`
2. 验证 Nginx 配置
nginx -t # 若配置中使用了 `proxy_connect` 指令,此时应提示配置成功
3. 重启 Nginx
# 停止原有 Nginx 进程
systemctl stop nginx
# 启动新编译的 Nginx
systemctl start nginx
# 确认状态
systemctl status nginx
六、常见问题解决
补丁应用失败
原因:补丁版本与 Nginx 版本不匹配。
解决:到模块 GitHub 仓库 查看支持的版本,或尝试低版本补丁。编译报错“undefined reference to ...”
原因:缺少依赖库(如 OpenSSL、PCRE)。
解决:重新安装步骤二中的依赖工具,确保openssl-devel
、pcre-devel
已安装。重启后 Nginx 无法启动
原因:新编译的二进制文件权限问题。
解决:检查/usr/sbin/nginx
权限,确保为root:root
且有执行权限(chmod +x /usr/sbin/nginx
)。
通过以上步骤,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
模块将被成功集成到 Nginx 中,proxy_connect
等指令即可正常使用。
编译 Nginx 时,报./configure: error: 等错误
例如:./configure: error: the Google perftools module requires the Google perftools
./configure: error: the HTTP XSLT module requires the libxml2/libxslt
./configure: error: the HTTP image filter module requires the GD library.
./configure: error: perl module ExtUtils::Embed is required 等等错误
解决方法如下: 主要是因为缺少依赖库,需要安装依赖库,然后重新编译安装nginx。
Nginx 源码与 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 模块的补丁不匹配-解决方案
报错信息: src/http/ngx_http_core_module.c: 在函数‘ngx_http_core_find_config_phase’中: src/http/ngx_http_core_module.c:961:22: 错误:‘NGX_HTTP_CONNECT’未声明(在此函数内第一次使用) if (r->method == NGX_HTTP_CONNECT) { ^ src/http/ngx_http_core_module.c:961:22: 附注:每个未声明的标识符在其出现的函数内只报告一次 make[1]: *** [objs/src/http/ngx_http_core_module.o] 错误 1 make[1]: 离开目录“/tmp/nginx/nginx-1.20.1” make: *** [build] 错误 2
这个错误的核心原因是 Nginx 源码与 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
模块的补丁不匹配,导致编译时出现未定义的 NGX_HTTP_CONNECT
常量。具体来说,你可能使用了不兼容 Nginx 1.20.1 版本的补丁。
解决方案:使用正确的补丁版本
1. 确认 Nginx 1.20.1 对应的正确补丁
Nginx 1.20.1 必须使用针对 1.20.x 版本 的专用补丁 proxy_connect_102001.patch
(注意补丁名称中的版本号对应关系)。
2. 重新下载模块并应用正确补丁
# 回到临时目录
cd /tmp/nginx
# 删除之前的模块目录(避免旧补丁残留)
rm -rf 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
# 重新克隆模块仓库(确保获取最新版本)
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chobits/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.git
# 进入 Nginx 源码目录
cd nginx-1.20.1
# 清理之前的编译结果(关键步骤,避免残留文件导致错误)
make clean
# 应用 1.20.1 对应的正确补丁(务必使用此补丁)
patch -p1 < ../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/patch/proxy_connect_102001.patch
若补丁仍报错:手动修改源码(备用方案)
如果上述步骤仍提示 NGX_HTTP_CONNECT
未声明,说明补丁未正确添加该常量定义,需手动修改 Nginx 源码:
编辑
src/http/ngx_http_request.h
文件:bashvim src/http/ngx_http_request.h
在文件中找到 HTTP 方法定义区域(类似
typedef enum { ... } ngx_http_method_t;
),添加NGX_HTTP_CONNECT
定义:ctypedef enum { NGX_HTTP_UNKNOWN_METHOD = 0, NGX_HTTP_GET, NGX_HTTP_HEAD, NGX_HTTP_POST, NGX_HTTP_PUT, NGX_HTTP_DELETE, NGX_HTTP_MKCOL, NGX_HTTP_COPY, NGX_HTTP_MOVE, NGX_HTTP_OPTIONS, NGX_HTTP_PROPFIND, NGX_HTTP_PROPPATCH, NGX_HTTP_LOCK, NGX_HTTP_UNLOCK, NGX_HTTP_PATCH, NGX_HTTP_TRACE, NGX_HTTP_CONNECT // 添加这一行(用于支持 CONNECT 方法) } ngx_http_method_t;
保存文件后,重新编译:
bash# 重新执行 configure(带你的所有参数) ./configure --prefix=/etc/nginx --sbin-path=/usr/sbin/nginx ...(其他参数) \ --add-module=../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 # 编译并安装 make && make install
关键说明
NGX_HTTP_CONNECT
是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
模块为支持 HTTPS 代理的CONNECT
方法新增的常量,必须通过补丁或手动定义添加到 Nginx 源码中;- 若多次尝试仍失败,建议降低 Nginx 版本(如 1.18.0,该版本与模块兼容性更稳定),或使用模块官方文档推荐的版本组合。
通过正确的补丁或手动添加常量,即可解决 NGX_HTTP_CONNECT
未声明的错误。
proxy_connect_rewrite_1014.patch 和 proxy_connect_1014.patch有什么区别
proxy_connect_rewrite_1014.patch
和 proxy_connect_1014.patch
都是 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
模块针对 Nginx 1.14.x 版本 的补丁文件,但功能不同,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包含 URL 重写(rewrite)相关的修复或增强:
1. 文件名含义与功能差异
proxy_connect_1014.patch
基础补丁,仅包含 Nginx 1.14.x 版本支持proxy_connect
模块的核心功能(如CONNECT
方法处理、SSL 隧道建立等),满足 HTTPS 正向代理的基本需求。proxy_connect_rewrite_1014.patch
扩展补丁,在基础功能之上,额外包含了 与 URL 重写(rewrite)相关的适配代码。当 Nginx 配置中使用rewrite
指令与proxy_connect
模块配合时(例如动态修改代理目标路径),需要此补丁避免冲突或错误。
2. 适用场景
- 若你的 Nginx 配置中 不涉及
rewrite
指令与代理模块的结合(仅用基础代理功能),使用proxy_connect_1014.patch
即可。 - 若需要在代理配置中使用
rewrite
规则(如路径替换、动态代理目标等),必须使用proxy_connect_rewrite_1014.patch
,否则可能出现编译错误或功能异常(如重写后代理目标不正确)。
3. 选择建议
- 优先根据配置需求选择:有
rewrite
需求用rewrite
版本,无则用基础版本。 - 若不确定,可先尝试基础补丁
proxy_connect_1014.patch
;若编译或运行时出现与rewrite
相关的错误(如重写后代理失效),再替换为proxy_connect_rewrite_1014.patch
。
两者均针对 Nginx 1.14.x 版本,核心区别在于对 rewrite
功能的支持与否。
nginx正向代理如何,手工发送请求,简单验证配置的正确性
要手工验证 Nginx 正向代理配置的正确性,可以通过 curl
命令直接发送请求,模拟客户端通过代理访问目标服务。以下是针对 HTTP 和 HTTPS 代理的具体验证方法:
一、验证 HTTP 正向代理(以监听 447 端口为例)
假设 Nginx 配置了 HTTP 代理监听 447 端口,执行以下命令:
# 格式:curl -x 代理服务器IP:端口 目标HTTP地址
curl -x 127.0.0.1:447 http://example.com
关键参数说明:
-x 127.0.0.1:447
:指定代理服务器地址(若代理在本地,用127.0.0.1
;若在远程,替换为实际 IP)和端口(447)。http://example.com
:要访问的目标 HTTP 地址(可替换为任意 HTTP 网站,如http://baidu.com
)。
验证成功标志:
- 命令返回目标网站的 HTML 内容(或状态码 200 相关响应)。
- 查看 Nginx 访问日志(如
logs/http_proxy-xxxx-access.log
),能看到对应的请求记录。
二、验证 HTTPS 正向代理(以监听 446 端口为例)
若 Nginx 配置了 HTTPS 代理监听 446 端口,执行以下命令:
# 格式:curl -x 代理服务器IP:端口 目标HTTPS地址
curl -x 127.0.0.1:446 https://example.com
注意事项:
- HTTPS 代理依赖
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
模块,若未正确安装,可能返回502 Bad Gateway
或连接超时。 - 若目标网站使用 HTTPS 且有严格的证书校验,可临时添加
-k
参数跳过证书验证(仅用于测试):bashcurl -k -x 127.0.0.1:446 https://example.com
验证成功标志:
- 命令返回目标 HTTPS 网站的响应内容(如 HTML 或 JSON)。
- Nginx 的 HTTPS 代理日志(如
logs/https_proxy-xxxx-access.log
)中出现该请求记录。
三、验证动态代理(/dynamicproxy/ 路径,以 HTTP 为例)
若配置了 location ^~/dynamicproxy/
动态代理,需通过请求头指定目标地址,命令如下:
# 格式:curl -H "proxy: 目标地址" -x 代理IP:端口 代理服务器的/dynamicproxy/路径
curl -H "proxy: http://example.com" -x 127.0.0.1:447 http://127.0.0.1:447/dynamicproxy/path
说明:
-H "proxy: http://example.com"
:通过请求头proxy
指定最终目标地址。http://127.0.0.1:447/dynamicproxy/path
:访问代理服务器的动态代理路径,path
会被转发到目标地址的对应路径(即最终访问http://example.com/path
)。
验证成功标志:
- 返回
http://example.com/path
的响应内容。 - 日志中可看到转发记录。
四、问题排查(若验证失败)
连接超时:
- 检查代理服务器 IP 和端口是否正确(
netstat -tlnp | grep nginx
确认 Nginx 正在监听对应端口)。 - 确认防火墙未拦截该端口(如
firewall-cmd --list-ports
或ufw status
)。
- 检查代理服务器 IP 和端口是否正确(
502 Bad Gateway:
- 检查 Nginx 错误日志(如
logs/http_proxy-error.log
),可能是 DNS 解析失败(resolver
配置错误)或目标服务器不可达。 - 验证目标地址是否可直接访问(去掉
-x
参数执行curl http://example.com
测试)。
- 检查 Nginx 错误日志(如
HTTPS 代理失败:
- 确认
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
模块已正确编译(nginx -V
查看模块列表)。 - 检查配置中是否包含
proxy_connect;
和proxy_connect_allow all;
(HTTPS 代理必需)。
- 确认
通过 curl
命令手工发送请求,能快速验证代理是否按预期转发请求,是调试 Nginx 正向代理配置的简单有效方法。
nginx正向代理如何测试验证
测试验证Nginx正向正向代理是否正常工作,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:
1. 基础连通性测试
使用curl
命令通过代理访问目标网站,检查是否能正常返回内容:
# 格式:curl -x 代理服务器IP:端口 目标URL
curl -x 127.0.0.1:8080 https://www.example.com
如果能正常返回网页内容,说明代理基本工作。
2. 验证代理IP是否生效
访问可以显示当前IP的网站,检查是否显示代理服务器的IP:
# 查看当前出口IP(不通过代理)
curl http://icanhazip.com
# 通过代理查看出口IP
curl -x 127.0.0.1:8080 http://icanhazip.com
如果两次返回的IP不同,且第二次返回的是代理服务器的IP,则说明代理生效。
3. 检查Nginx日志
查看Nginx的访问日志,确认代理请求是否被正确处理:
# 默认日志位置,具体路径以实际配置为准
tail -f /var/log/nginx/access.log
如果日志中出现代理请求记录,说明Nginx正确接收并处理了代理请求。
4. 测试HTTPS代理
验证HTTPS代理是否正常工作:
curl -x 127.0.0.1:8080 https://www.baidu.com
对于HTTPS代理,需要确保Nginx配置中正确处理了SSL请求(通常使用proxy_ssl_server_name on;
等配置)。
5. 使用浏览器测试
在浏览器中手动配置代理服务器(IP和端口),然后访问网站验证:
- Chrome/Edge:设置 → 系统 → 打开您的计算机的代理设置
- Firefox:选项 → 网络设置 → 手动配置代理
配置完成后访问http://icanhazip.com
,确认显示的是代理服务器IP。
6. 测试代理认证(如果配置了认证)
如果正向代理配置了用户名密码认证,测试认证是否生效:
# 带认证的代理访问
curl -x 用户名:密码@代理IP:端口 http://icanhazip.com
如果不带认证信息访问时被拒绝,带认证信息能正常访问,则说明认证配置生效。
通过以上方法,可以全面验证Nginx正向代理的连通性、IP伪装效果、协议支持及认证功能等是否正常工作。
nginx配置只允许欧洲的IP进行访问
要配置Nginx只允许欧洲的IP地址访问,你需要使用IP地址库来识别欧洲地区的IP,并在Nginx配置中设置相应的访问控制规则。以下是实现方法:
实现步骤
获取欧洲IP地址段 可以使用
ipdeny.com
提供的免费IP列表,他们按地区划分了IP地址段:bash# 下载欧洲IP列表 wget https://www.ipdeny.com/ipblocks/data/countries/eu.zone -O /etc/nginx/eu-ips.conf
配置Nginx访问控制 在你的Nginx配置文件中(如
nginx.conf
或站点配置)添加以下内容:
# 在http或server块中添加
geo $allowed_country {
default no;
# 包含欧洲IP段,允许访问
include /etc/nginx/eu-ips.conf;
}
server {
# 其他常规配置...
# 拒绝非欧洲IP访问
if ($allowed_country = no) {
return 403;
}
# 或者更友好的提示页面
# if ($allowed_country = no) {
# return 403 /europe-only.html;
# }
}
配置说明
geo
模块用于定义一个变量$allowed_country
,根据客户端IP判断是否来自欧洲include /etc/nginx/eu-ips.conf
导入了欧洲的IP地址段- 对于不在欧洲IP列表中的地址,
$allowed_country
会被设为no
- 通过
if
语句检查该变量,如果为no
则返回403禁止访问
定期更新IP列表
IP地址段会定期变化,建议设置定时任务定期更新:
# 创建更新脚本
cat > /usr/local/bin/update-eu-ips.sh << 'EOF'
#!/bin/bash
wget -q https://www.ipdeny.com/ipblocks/data/countries/eu.zone -O /etc/nginx/eu-ips.conf.tmp
if [ $? -eq 0 ]; then
mv /etc/nginx/eu-ips.conf.tmp /etc/nginx/eu-ips.conf
systemctl reload nginx
else
rm -f /etc/nginx/eu-ips.conf.tmp
fi
EOF
# 设置权限
chmod +x /usr/local/bin/update-eu-ips.sh
# 添加到crontab,每月更新一次
echo "0 0 1 * * /usr/local/bin/update-eu-ips.sh" >> /etc/crontab
说明:在 Shell 脚本中,EOF 是一个特殊的标记,用于表示文本块的开始和结束,通常与 << 符号配合使用,这种语法称为Here Document(嵌入文档)。
验证配置
# 检查配置是否有误
nginx -t
# 重新加载配置
systemctl reload nginx
这样配置后,只有来自欧洲地区的IP地址才能访问你的Nginx服务,其他地区的访问会被拒绝。
nginx中的upstream模块场景
在Nginx中,upstream
模块用于定义后端服务器集群(也称为上游服务器组),实现负载均衡、故障转移等功能。通过 upstream
可以将客户端请求分发到多个后端服务器,提高系统可用性和并发处理能力。
基本使用步骤
定义 upstream 服务器组
在nginx.conf
的http
块中定义后端服务器集群,格式如下:nginxhttp { # 定义名为 "backend_servers" 的服务器组 upstream backend_servers { server 192.168.1.101:8080; # 后端服务器1 server 192.168.1.102:8080; # 后端服务器2 server 192.168.1.103:8080; # 后端服务器3 } # 其他配置... }
在 location 中引用 upstream
在虚拟主机(server
块)的location
中,通过proxy_pass
指向定义的 upstream 名称:nginxserver { listen 80; server_name example.com; location / { # 将请求转发到 upstream 服务器组 proxy_pass http://backend_servers; # 可选:添加代理相关头信息 proxy_set_header Host $host; proxy_set_header X-Real-IP $remote_addr; proxy_set_header X-Forwarded-For $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; } }
核心配置参数
1. 负载均衡策略
默认采用 轮询(round-robin) 策略,可通过以下参数指定其他策略:
ip_hash
:根据客户端IP哈希分配请求,确保同一客户端始终访问同一服务器(适用于需要会话保持的场景)nginxupstream backend_servers { ip_hash; server 192.168.1.101:8080; server 192.168.1.102:8080; }
weight
:设置服务器权重,权重越高被分配的请求越多(默认权重为1)nginxupstream backend_servers { server 192.168.1.101:8080 weight=3; # 承担3/5的请求 server 192.168.1.102:8080 weight=2; # 承担2/5的请求 }
least_conn
:优先将请求分配给连接数最少的服务器nginxupstream backend_servers { least_conn; server 192.168.1.101:8080; server 192.168.1.102:8080; }
2. 服务器状态控制
down
:标记服务器为不可用,不参与负载均衡nginxupstream backend_servers { server 192.168.1.101:8080 down; # 暂时下线维护 server 192.168.1.102:8080; }
backup
:标记为备用服务器,仅当所有非备用服务器不可用时才接收请求nginxupstream backend_servers { server 192.168.1.101:8080; server 192.168.1.102:8080 backup; # 主服务器故障时启用 }
max_fails
&fail_timeout
:控制故障检测nginxupstream backend_servers { # 10秒内失败3次,则标记服务器不可用,30秒后重试 server 192.168.1.101:8080 max_fails=3 fail_timeout=30s; server 192.168.1.102:8080; }
完整示例配置
http {
# 定义上游服务器组
upstream app_servers {
ip_hash; # 会话保持
server 10.0.0.1:8080 weight=2 max_fails=3 fail_timeout=30s;
server 10.0.0.2:8080 weight=1;
server 10.0.0.3:8080 backup; # 备用服务器
}
# 前端Web服务器配置
server {
listen 80;
server_name api.example.com;
location / {
proxy_pass http://app_servers; # 转发到上游服务器组
proxy_set_header Host $host;
proxy_set_header X-Real-IP $remote_addr;
proxy_connect_timeout 5s; # 连接超时时间
proxy_send_timeout 10s; # 发送超时时间
proxy_read_timeout 10s; # 读取超时时间
}
}
}
注意事项
健康检查:Nginx默认通过连接是否成功建立来判断服务器状态,如需更精细的健康检查(如HTTP状态码检测),需使用
ngx_http_upstream_check_module
等第三方模块。会话共享:使用
ip_hash
时,若后端服务器数量变化可能导致会话丢失,建议结合Redis等实现分布式会话。性能优化:根据后端服务器性能调整
weight
,避免某台服务器过载。
通过 upstream
模块,Nginx可以轻松实现后端服务的负载均衡和高可用,是构建分布式系统的重要组件。